会议日程
9月20日
全天报到 午餐(12:00 酒店一楼自助餐厅)
晚餐(18:00 酒店一楼自助餐厅)
一、开幕式(9月21日08:20-09:00) 地点:酒店二楼第一会议室
主持人:祁琛云(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
1.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苗琛教授致辞
2.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张礼刚教授致辞
3.香港珠海学院文学及社会科学院院长、亚洲研究中心总监邓昭祺教授致辞
4.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主任陈秀芬教授致辞
合影(09:00-09:20) 地点:新校区图书馆西门前
茶歇(09:20-09:40 酒店一楼)
主题演讲(09:40-11:40)
主持人:廖敏淑 (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演讲人 |
单位 |
题目 |
时间 |
地点 |
程民生 |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
《清明上河图》及其文化奇观 |
09:40-10:10 |
酒店第一会议室 |
陈秀芬 |
台湾政治大学 历史学系 |
试析明代“信巫不信医”现象 |
10:10-10:40 |
周正伟 |
香港珠海学院 中国文学系 |
两次鸦片战争与香港 |
10:40-11:10 |
翁有为 |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省委制的创设与运用 |
11:10-11:40 |
四、学术讨论
中国古代史组
第一场(9月21日14:00-15:50)
地点:第一会议室
主持人及总评人 |
发言人 |
评论人 |
主持人:李天野 总评人:贾坤鹏 |
陈雄:周代礼乐制度的建构与崩坏 |
李韶华 |
李韶华:《郑风》“其细已甚”新论——以郑国祭祀遗址出土乐器组合为中心的考察 |
陈 雄 |
郑运超:先秦两汉“肉袒”礼演变略论 |
吴泽艺 |
吴泽艺:秦代两湖的交通、聚落与政区新探 |
郑运超 |
罗云君:从清华简《越公其事》看吴越“会稽之和” |
李兵飞 |
李兵飞:秦简牍所见“舍人”研究——兼论秦吏员补充问题 |
罗云君 |
李天野:汉简所见两汉时期长安至河西的交通路线研究 |
赵 瑜 |
赵瑜:西北汉简所见审讯制度中的“证不言请(情)”律 |
李天野 |
胡文浩:“汉高帝迟封列侯”考 |
方淑範 |
方淑範:试以《史记▪陈涉世家》论陈涉的性格 |
胡文浩 |
茶歇(15:50-16:00)
第二场(16:00-18:00)
地点:第一会议室
主持人及总评人 |
发言人 |
评论人 |
主持人:李灵均 总评人:惠 冬 |
张彩云:唐代租佃担保形式研究——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 |
徐艳芹 |
徐艳芹:唐代女医群体研究 |
张彩云 |
张颜钊:危机与转机:试由“郜国公主案”论唐顺宗的太子地位 |
赵耀文 |
赵耀文:行宣与上牓:晚唐五代延英奏对中的政务文书研究 |
张颜钊 |
黃庭彰:北宋第一次回河之争始末考 |
祁红伟 |
祁红伟:北宋水利学家郏亶的治水思想与实践 |
黃庭彰 |
李灵均:宋代铨选中的“零考”问题初探 |
叶健孚 |
宋怡程:元丰改制后门下省对“有法式事”的审覆 |
李灵均 |
叶健孚:历史记忆的重塑:「洛蜀朔党」考辨 |
宋怡程 |
第三场(9月22日08:00-10:00)
地点:第一会议室
主持人及总评人 |
发言人 |
评论人 |
主持人:孙中奇 总评人:廖敏淑 |
范国东:汤鹏举与宋高宗朝后期政局 |
唐博闻 |
唐博闻:金代官员赠官制度考 |
范国东 |
刘昕:《续夷坚志》研究述评 |
孙中奇 |
孙中奇:投诚反戈——万历朝鲜之役中的降倭作用研究 |
刘 昕 |
李 强:论阳明学士人友朋观的学派特色 |
杨 丽 |
杨 丽:明代河南开封府知府的籍贯和任职研究 |
李 强 |
鲍家树:技术官僚及其贡献——以清代前期的御窑为中心 |
张 行 |
张 行:方志与国史:《清史稿·儒林传》方志史源检讨 |
鲍家树 |
趙橙:石癖:明清江南石文化的消费与品鉴(14-18世纪) |
何 崚 |
何崚:中医文献学视野下之中国茶叶贸易中的伪茶根源探析 |
趙 橙 |
茶歇(10:00-10:10)
中国近代史组(上)
第一场(9月21日14:00-15:50)
地点:第四会议室
主持人及总评人 |
发言人 |
评论人 |
主持人:张 熙 总评人:柳岳武 |
袁文科:清至民国时期贵州林业中的共业 |
翟凌枫 |
翟凌枫:晚清《大公报》所刊戒烟药广告研究 |
袁文科 |
高 航:晚清司法场域中督抚与台谏的争讼 |
庞少哲 |
庞少哲:交融与碰撞:近代来华传教士与广西少数民族的交往 |
黄瑜平 |
黄瑜平:清末海軍近代化下海軍外交的初步形成 |
江丰兆 |
江丰兆:张謇对丁恩「就场征税」政策的质疑(1912-1913) |
高 航 |
茶歇(15:50-16:00)
第二场(16:00-18:00)
地点:第四会议室
主持人及总评人 |
发言人 |
评论人 |
主持人:钟钦武 总评人:宁腾飞 |
陈 希:近代中国的两种“国语”观 |
张 熙 |
萧子扬:民国时期传教士韩慕儒的社会服务理念和社会工作思想研究 |
曹瑞冬 |
曹瑞冬:清末民初的娼捐开征与地方权势变迁 |
徐雨霁 |
王 哲: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必然 |
李艳可 |
李艳可:五四时期劳动问题的双重面向 |
王 哲 |
徐雨霁:「有情的」满洲国:郑孝胥的「王道」与建构满洲国的失败 |
陈 希 |
张 熙:力不从心:北京政府对平民教育的支持(1919—1928) |
萧子扬 |
第三场(9月22日08:00-10:00)
地点:第四会议室
主持人及总评人 |
发言人 |
评论人 |
主持人:庞少哲 总评人:陈秀芬 |
冯巧霞:北洋政府时期的农村与农民 |
朱育鑣 |
范育城:国民政府情报机构的协调与竞争 |
钟钦武 |
张 宽:日伪东边道独立“大讨伐”及其造成的后果研究 |
姚兴哲 |
朱育鑣:变相的独立:西南政权的出现 |
冯巧霞 |
贾红霞:金毓黻与日本满洲学关系之阶段性考察 |
张 宽 |
姚兴哲:平绥铁路旅行团与沿线社会生活 |
何元凯 |
钟钦武:中共山东根据地货币公信力建设探究 |
范育城 |
何元凯:中国妇女刊物与中西女性观(1931-1945) |
贾红霞 |
茶歇(10:00-10:10)
中国近代史组(下)
第一场(9月21日14:00-15:50)
地点:第五会议室
主持人及总评人 |
发言人 |
评论人 |
主持人:曾译绪 总评人:王 闯 |
马 楠:边省宣传:抗战前后广西的话剧动员和新桂剧打造 |
周维熙 |
周维熙:领袖意志与宣传机器:蒋介石与战时对内宣传机制研究 |
马 楠 |
邱香怡:从抗日时期看李友邦将军带领台胞的抗日活动 |
方洵业 |
王占西:抗战时期的平汉铁路破坏队 |
陈紫竹 |
陈紫竹:抗战时期教育部驻沪办事处考略(1937-1943) |
陈鸿明 |
陈鸿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签订桐油借款与世界贸易公司之经营 |
曹书亮 |
方洵业:抗战时期日军对西北的谍报活动 |
王占西 |
曹书亮:抗战时期日伪对地方自卫团体的改编与利用 |
邱香怡 |
茶歇(15:50-16:00)
第二场(16:00-18:00)
地点:第五会议室
主持人及总评人 |
发言人 |
评论人 |
主持人:周维熙 总评人:郑桢庆 |
李向远:浅议抗战时期土地陈报与河南田赋征实 |
邱旭明 |
曾译绪:抗战时期德侨管理 |
吴佳佳 |
大野绚也: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路建设看中央与地方关系 |
曾译绪 |
卢梓满:民国档案中的军事总顾问崔可夫与 1941 年反攻宜昌 |
大野绚也 |
杨思涵:中共七大议事日程更改始末 |
李向远 |
邱旭明:战后初期「海派方型周报」对驻沪美军的书写(1945-1947) |
杨思涵 |
吴佳佳:战后国立中央大学校园生活研究 |
卢梓满 |
第三场(9月22日08:00-10:00)
地点:第五会议室
主持人及总评人 |
发言人 |
评论人 |
主持人:陈紫竹 总评人:周正伟 |
蒋玲玲:抗战胜利后青年军复员问题研究 |
朱丽丽 |
曹梦真:媒介视域下1948年勤俭建国运动的话语及实践 |
蒋玲玲 |
轩艳青:黄河:建国初期河南省会迁移的环境因素 |
曹梦真 |
朱丽丽:建国初期山东农村保教⼈员的形象重塑与⾃我认同(1949-1961) |
林韦聿 |
林韦聿:美援教育與政治大學(1954-1965) |
杜川东 |
赵慧斌:人口死亡、自然环境与野生植物 |
轩艳青 |
杜川东:成舍我与《自由中国》组党运动 |
曹 芯 |
曹 芯:小三线建设研究:以四川小三线口述史为中心 |
赵慧斌 |
茶歇(10:00-10:10)
世界史及史学理论组
第一场(9月21日14:00-15:50)
地点:中州厅会议室
主持人及总评人 |
发言人 |
评论人 |
主持人:贾少林 总评人:卢 镇 |
李 杰:称霸海洋:共和中期的海盗行为与罗马向地中海地区的扩张 |
周旭东 |
周旭东:“重塑苏拉”:科尔涅利乌斯氏族夺权与喀提林阴谋再审视 |
李 杰 |
马晓芳:苦力贸易与英国国际废奴协会的早期活动初探 |
贾少林 |
贾少林:论罗斯福新政时期对石油工业的管制 |
马晓芳 |
张义钊:中苏珍宝岛冲突的国际反应研究 |
任晓宇 |
任晓宇:“基地”组织分支“努斯拉阵线”在叙利亚的崛起、扩张及应对 |
张义钊 |
茶歇(15:50-16:00)
第二场(16:00-18:00)
地点:中州厅会议室
主持人及总评人 |
发言人 |
评论人 |
主持人:崔财周 总评人:艾仁贵 |
朱文旭:籍“双重权威”透视英国政治演进——解读《从王国到共同体:英国政治思想中公民意识的发展》 |
杨佳欢 |
刘俊豪:瑞典近代国家转型探析——基于王权视角下的考察 |
俞家海 |
俞家海:越南文字演变与民族国家建构 |
袁明杰 |
杨佳欢:英国“不满之冬”及其转折性作用初探 |
朱文旭 |
袁明杰:中美两国公职人员宣誓制度异同考 |
刘俊豪 |
崔财周:犹太人身份认同的政治博弈——以《回归法》《国籍法》为中心的考察 |
黃如慧 |
黃如慧:「復國」與種族清洗?——錫安主義不同的歷史面向 |
崔财周 |
第三场(9月22日08:00-10:00)
地点:中州厅会议室
主持人及总评人 |
发言人 |
评论人 |
主持人:高龙洋 总评人:苏 萌 |
石文心:探析明治后期“东西文明调和论”的思想渊源 |
冯 帅 |
张雯婧:近代日本禁毒政策的国际博弈:以外务省鸦片及麻醉药品相关事项委员会(1926-1931)为中心 |
石文心 |
冯帅:解构战后日本社会转型的多重矛盾——约翰·道尔的《拥抱战败》评析 |
张雯婧 |
高龙洋:中外史学史中的巴托尔德•格奥尔格•尼布尔 |
吴丹华 |
成威华:布罗代尔的地中海叙事诗学 |
金嵌雯 |
金嵌雯:史学中的审美性:论representation的概念及其在史学理论中的运用 |
李華倫 |
李華倫:信古、疑古與釋古:以清華簡《耆夜》研究為中心反思出土文獻與歷史研究的問題 |
成威华 |
吴丹华:“历史人类学”相关研究取向之反思 |
高龙洋 |
茶歇(10:00-10:10)
五、大会总结及闭幕(10:10—11:30)
地点:酒店二楼第一会议室
1.主持人:郑桢庆(香港珠海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副总监、新闻及传播学系助理教授)
2.各组代表总结发言
中国古代史组: 祁红伟(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近代史组(上): 张 熙(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中国近代史组(下): 陈紫竹(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世界史组: 成威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大会总结:邓昭祺(香港珠海学院文学及社科院院长、亚洲研究中心总监教授)
颁奖
5.大会闭幕
6.午餐
7.自由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