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社会科学研究处
马国彦:国际中文教育的现代史维度:教师和教材(时间5.21)
2021年05月18日 15:17    
汇报人:

报告题目:国际中文教育的现代史维度:教师和教材

报 告 人:马国彦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报告时间:2021年5月21日 8:00—10:00

报告地点:文学馆一楼报告厅

主办单位:文学院

欢迎光临!

马国彦:河南延津人,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汉语教学和研究工作,多次赴海外开展本土汉语教师培训,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汉语篇章语法,已在《世界汉语教学》《当代语言学》等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报》《联合早报》等报章发表论文多篇,信息报告获上海市政协和全国政协采用,获2020年度“民盟中央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目前承担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重点课题、汉考国际重点课题各一项。

主要内容:

本报告在世界汉语教育史的框架下,以20世纪20-40年代的国际中文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讨论国际中文教育的历史维度。 报告的内容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是以现代语言教学法如直接法传入中国为主线,结合华北协和华语学校的《华语学校刍刊》(1922-1925),分析国际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刻画从文史知识型教师到语言技术型教师转向的历史和学理路径;二是以国语运动为主线,结合鲍康宁的《日日新》(1920)、卜朗特的《华言拾级》(1940)等,梳理中国现代时期社会语言生活的变革在国际中文教材中的体现,讨论国语运动对教材的注音方式、语句选取和词汇语法项目处理、课文编选的影响。 最后讨论关注国际中文教育史的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