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7日下午,河南大学“至善”青年人文社科学术沙龙第四期在外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北楼多功能厅举行。沙龙以“文学跨学科研究”为主题,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陈后亮教授作主讲嘉宾,文学院程小娟教授、美术学院杨波教授、文化旅游学院陈楠教授、外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张璟慧教授、张丹丹教授、孙文统教授等青年学者参与会谈,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继海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活动。沙龙由外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付江涛教授主持。
主题报告环节,陈后亮首先提出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当我们谈论文学跨学科研究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是越界进入其他专属领域,还是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抑或是生产出跨学科的知识,发挥跨学科影响,甚至替代其他学科的社会功能?针对上述问题,陈教授通过回顾近百年来英文学科的发展历程,并结合自己对劳特利奇版《跨学科》一书的翻译以及在十九世纪英国文学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实践,从文学批评的方法、对象及功能三个层面,深入剖析了“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多重内涵。陈教授指出,跨学科研究并非简单的领域跨越或方法移植,而是一种深刻的知识融合与创新。采用跨学科的路径进入文学,目的不是为了替代法学、社会学、病理学、地图学以及其他一切更“及物”的知识,而是希望通过一种有趣的思考来增加我们对历史、生活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与谈环节,程小娟教授认为跨学科研究既是学科制度的结果,也是知识扩展的结果,对研究者自身人文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杨波教授探讨了艺术学理论研究中的跨界融合现象,并强调坚守自身阵地的重要性。陈楠教授提出了新的跨界学科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认为量化研究和数据建模成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张璟慧教授认为有必要从跨学科角度重新定义“文学为何”这一关键问题,以回应人文学科在技术时代遭遇的本体性危机。张丹丹教授指出应当在坚守人文学科初心的同时拓展其宽度与深度,通过跨学科研究进一步提升文学的影响力。孙文统教授就文学研究与语言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提出新见解,并就文学分析方法如何在语言学中应用提出疑问。陈后亮教授对各位发言人的分享和提问一一进行了回应。
外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高继海教授做了总结发言。高教授高度评价了陈后亮教授的讲座内容以及六位与谈人的精彩对话。他强调,在跨学科研究日益盛行的今天,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文学研究自身的独特价值,同时积极探索跨学科研究的新方法、新路径。他也鼓励师生们以陈后亮教授为榜样,秉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为文学跨学科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最后,人文社科研究院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朱书慧为陈后亮教授颁发“至善”青年人文社科学术沙龙纪念章。河南大学“至善”青年人文社科学术沙龙由人文社科研究院主办,由二级学院或科研机构承办,邀请国内外知名青年学者来我校开展系列讲学活动,旨在推进人文社科领域青年学者间的视域融合与交流互鉴。第四期由外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承办,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