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委人才办《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原英才计划(育才系列)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豫人才办〔2025〕4号)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发展需要,坚持德才兼备、德艺双馨,坚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遴选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风作风正,能够代表河南水平,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现就做好相关推荐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遴选范围
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从事思想理论、新闻舆论、出版传媒、文化艺术、国际传播、文化经营管理和文化科技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可作为推荐对象。按理论、新闻、出版、文化艺术4个专业类别组织遴选。
(一)理论类。主要包括高校、党校(行政学院)、社科研究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党政研究部门等单位中从事党的思想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宣传解读、推广普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大众化通俗化,以及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的人才。
(二)新闻类。主要包括报社、通讯社、广播电视台、新闻性期刊、广电视听技术机构、新闻网站、融媒体中心等单位中从事新闻采访、编辑、评论、播音、主持、舆情研究、媒体运营、信息技术等工作的人才。
(三)出版类。主要包括图书出版、期刊出版、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数字出版、印刷发行、版权保护等单位中从事出版编辑、印刷、复制、发行、数字化、版权、经营管理、技术技能等工作的人才。
(四)文化艺术类。主要包括文联、作协、文艺院团、文化场馆、艺术院校(系)、文化研究机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广播影视机构、旅游机构等单位及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中从事文化创作表演、研究评论、传承保护、创意设计、文旅融合、经营管理、文化科技等工作的人才。
在企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后不再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机关的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申报。要特别注重选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线的专业人才,重点支持在专业领域潜心工作的优秀人才。
二、申报条件
申报人应具有中国国籍,在我省全职工作1年以上。取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籍专家及港澳台地区专家在我省工作1年以上的,也可以申报。申报人工作时间计算截至2025年1月1日,以与用人单位签署的正式工作合同或协议为准。同时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中原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领域)
1.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有开拓创新精神,学风作风优良,德艺双馨。
2. 专业水平高,业务成就显著,有本领域公认的代表性作品、成果或重要业绩,为推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事业发展,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研究、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文精神研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及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等方面作出较大贡献,知名度高,社会影响较大。
3. 一般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和正高级职称。
4. 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8周岁(1967年1月1日以后出生),定向名额的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二)中原青年拔尖人才(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领域)
1. 社会责任感强,学风作风优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爱岗敬业、潜心工作,勇于开拓创新,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在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和文化艺术重点领域崭露头角,获得较高学术成就,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具有较好发展潜力。
3. 一般应获得博士学位或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
4. 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定向名额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90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为避免重复支持,已入选的国家级领军人才及相当层次的人才不得申报中原文化领军人才、中原文化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申报人每年度仅可申报一个类别的一个人才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已入选中原英才计划(育才系列)的人选,不得重复申报同一层次或下一层次的人才项目,支持期满后方可申报本计划内上一层次的人才项目。
三、推荐办法
(一)名额数量
我校推荐遴选工作实行总量控制、差额推荐、差额评选。中原文化领军人才推荐人选5名、中原文化青年拔尖人才推荐人选10名。另有定向名额9个,其中领军人才3名(年龄40周岁以下)、青年拔尖人才6名(年龄35周岁以下)。
请各单位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个人申报、专家评议、内部公示等程序,提出推荐人选。
各单位原则上限推荐1名中原文化领军人才(年龄40周岁以下的定向名额不限报)、2名中原文化青年拔尖人才(年龄35周岁以下的定向名额不限报)。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民主推荐、专家评议、内部公示等程序,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提出推荐人选,并按要求组织填写人选推荐材料。
四、倾斜支持政策
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人才支持力度,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需要,注重推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冷门绝学研究、媒体融合、古籍整理、数字出版、文艺研究及评论、文物考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科技、文旅融合、国际舆论斗争等重点方向的人才。
五、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推荐标准,规范推荐程序,认真做好组织推荐和审核把关工作,切实加强推荐人选学术道德、职业品德等方面的考察,确保人选质量。要紧密结合人才队伍实际,将本部门德才兼备、在国内省内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推荐出来。
(二)各有关单位在人选推荐中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得事先内定人选,不准弄虚作假,不准替人说情、打招呼、搞拉票等。组织指导申报人选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对材料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要严格把关,对违反组织原则和工作纪律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根据中央有关规定,严格落实保密要求,考虑人才工作的敏感性,评审结果不再公示。
六、推荐材料
校内评审纸质材料报送要求:申报材料包括推荐报告(含人选产生程序、专家评议情况、人选情况、单位推荐意见、推荐单位联系人姓名及电话)、申报人选汇总表、简要情况表、基本情况表、申报书及附件材料。其中,推荐报告、汇总表、简要情况表、基本情况表以及申报书均需加盖推荐单位公章。
申报书和附件材料一式8份(用A4打印,申报书与附件材料合并胶钉,封皮使用皮纹蓝色精品纸)。
附件材料一般应包括:1. 附件材料目录(标注页码);2. 身份证、学历证、学位证、专业技术职称证或证明复印件;3. 本人电子证件照片(蓝底,高宽比5:4);4. 在本单位任职或工作的证明材料;5. 申报书中列举的所有科研项目、获奖情况的证明复印件;6. 申报书中列举的代表性著作或作品封面、目录复印件,论文的全文及刊载杂志封面、目录复印件;7.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职务的证明以及作大会报告、特邀报告的邀请信或通知复印件;8. 其他需要补充的材料。
以上纸质材料的电子版发送至 2156@henu.edu.cn邮箱
材料报送截止时间及地点:2025年9月19日17点前报送至河南大学金明校区行政楼555办公室,申报材料由单位集体报送,不接受个人报送。
其他未尽事宜请联系咨询:徐老师 王老师 0371-22866052 ;朱老师、 王老师 0371-22666159
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
2025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