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社会科学研究处
我校举办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暨《语境和语义》出版研讨会
2022年11月29日 09:52    
汇报人:

会议主会场

河南大学校长张锁江

张宝明教授

为推动我校“双一流”建设,培育新兴交叉学科,11月27日上午,由我校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主办的“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暨《语境和语义》出版研讨会”在金明校区行政楼510会议室举行。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历史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近30位专家学者,以及校党委宣传部、学科建设处、研究生院、人文社科研究院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会。

在会议开幕式上,校长张锁江致辞,对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学校人文学科传统情况进行简要介绍。他指出,河南大学人文学科薪火相传,承继有序,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学术影响。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为服务国家“三大体系”建设,振兴百年河大文科学脉,探索文科发展新领域,引领文科发展新方向,提出了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目标,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他强调,学校会在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和科研项目培育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资助,把人文语义学这个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好、发展好,将其打造成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新兴交叉学科的一张名片。同时也希望与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不吝赐教,为河南大学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随后,张宝明教授作《人文语义学:一门关乎人类语际书写的知识体系》的主题发言,从“人文语义学如何理解”、“人文语义学何以为学”、“人文语义学意欲何为”三方面论述了人文语义学的学科概念、研究内容、思路方法、交叉路径及其意义价值;王中江教授作《语境和语义:近代中国思想世界的关键词》出版回顾的主题发言,系统论述了该著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在专家发言阶段,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研究,从历史文化语义学入手阐释了开展语义学的重要性和学术价值,提出“由字通词,由词通道”的方法论路径,并以“封建”“经济”“形而上”“科学”等词汇在中国近现代时期的语义变迁为例进行分析和说明;台湾“中央研究院”潘光哲教授以“科学革命”为例诠释了关键词背后凝结的历史文化意涵;浙江大学陈红民教授指出河南大学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由学校主导支持在全国高校中尚属首次、意义非凡,并以自己研究为例,阐释人文语义学的方法论指向;北京师范大学李帆教授表示开展历史文化语义学、人文语义学、关键词研究,是新文科建设之下开展学科交叉的有力路径,并以自己开展中国近代历史教科书中记载的“中华民族”词汇为例进行了论证思考;清华大学沈卫荣教授指出现代人文科学必须是语言学与历史学的综合性研究,语义学实现了对语言的语境化,人文语义学将成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亮点;北京大学欧阳哲生教授结合自身开展的思想史研究,认为人文语义学具有挑战性和前沿性,并从观念史、概念史二者的异同入手找到开展人文语义学的方法论意义;清华大学仲伟民教授从历史学的角度阐释了人文语义学的重要性,认为人文语义学需要遵从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和历史学的角度,并以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为例进行说明;南京大学孙江教授结合自己开展的概念史研究阐述了人文语义学需要把握的基本问题,提出了“顺时写作、逆向思考”的学术思索路径;北京大学周程教授则认为一个词的意义是其在语言中的用法,通过“科学”等词汇为例进行说明,并以晚清时期电报技术的引入为例阐释科技对于语义学的意义;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教授指出在思想史、概念史研究中新名词逐渐成为新的视野,关键词、核心概念往往形成了“概念群”,并希望在同仁努力之下出版“人文语义学导论”促进人文语义学的学科发展;武汉大学杨华教授以《礼记》的翻译与局限为例思考了“经典外译”需要关注的语义学问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叶祝弟教授提出互联网时代语境与语义的问题,倡导“把过去的做成未来,把未来的做成过去”,将正在生成的关键词纳入到人文语义学研究中来;来自复旦大学马建标教授、南京大学李恭忠教授、中国历史研究院展龙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王锐副教授、郑州大学褚金勇副教授等5位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首批“驻访学者”分别从自身专业角度及研究项目出发,对人文语义学学科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吕存凯博士结合自身对于“平等”词汇的意义阐释,指出人文语义学应该关注的时代变迁意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杨义成博士认为人文语义学一定会促进相关研究的拓展。其他与会专家也分享了自己对人文语义学的见解和思考。

张宝明作总结讲话。他对学界同仁和学校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指出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围绕人文语义学学科建设,邀请学界知名专家,已经组织多场学科建设论证会;设置重大专题项目,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标,得到学术界的积极回应;密集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打造形成《人文》辑刊、明理论坛、嵇文甫学术纪念讲坛、中如读书会等学术品牌;设置“友兰学者”驻访岗位,遴选聘任了一批相关研究领域的优秀学者入驻高研院,聚焦问题意识、拓宽研究广度,集中推出一批原创性、思想性、高水平的学术精品。未来,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等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吸收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建议,协同并力,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人文语义学的学科体系,努力实现从学科学术到问题学术的转变,相信在专家、同仁的支持之下,一定可以打造好人文语义学这一新的交叉学科,为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