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社会科学研究处
程遂营:提炼文化呈现,讲好“黄河故事”
2022年03月22日 16:15    
汇报人:

1月20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到要稳步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走廊、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文化和旅游体验空间。自2017年“国家文化公园”这个创新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国家文化公园”这个字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九曲黄河、万里长城、千年运河、史诗长征,当这些融入民族精神和血液的文脉冠以“国家文化公园”之名,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游客眼前?普通游客未来会如何体验国家文化公园、徜徉历史时空、收获文化给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首席专家、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程遂营教授。

环球时报:“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建成后的国家文化公园会是怎样的呈现形式?

程遂营: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设立的、以保护传承弘扬具有国家或国际意义的文化资源、精神或价值观为目的,兼具爱国教育、科研实践、休闲娱乐和国际交流等功能的特定文化空间。其核心任务是保护传承弘扬诸如黄河、长江、长城、大运河、长征等国家层面的重要文化,承载国家文化精神,代表国家文化形象。

未来的国家文化公园会以大型文化空间的形式呈现。国家文化公园的空间范围比较大,涵盖城镇与乡村、大型文化遗址、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场馆、景区景点等不同尺度的空间区域。不过,这个大型公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连续性实体空间,可能是断断续续、虚虚实实的文化空间。在展示内容方面,国家文化公园要以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重大文化遗产为展示核心,充分体现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此外,国家文化公园还要有丰富的文化“双创”内容,围绕重大文化主题和重要文化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呈现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生命力鲜活的文化内容。

环球时报:对于普通游客来说,未来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走进、深入国家文化公园?

程遂营:国家文化公园面向普通游客开放,将采取免门票或低价门票的形式,体现国家文化公园的公益性。国家文化公园会建立一套与之适配的公共服务体系,让游客便捷入园和深度游园。游客不仅可以选择多样化的线路,进入不同区域游览不同的文化场景,也可以通过欣赏景观、参与活动、体验项目等形式,全方位感触真实或虚拟的文化内容。

环球时报:国家文化公园这一概念是中国首创的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创新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程遂营: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中国首创的概念,也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2017年,《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我国将依托长城、大运河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2017年之前,中外只有“国家公园”,没有“国家文化公园”。国外也在尝试构建跨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空间,如欧洲以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为代表的“文化线路”,以及以美国的伊利诺伊-密歇根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等为代表的“遗产廊道”等,但并没有“国家文化公园”概念,更没有形成“国家文化公园”体系。

我国率先提出了“国家文化公园”概念,正在积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与国家公园相比,国家文化公园范围更大、生态系统更完整、保护措施更严格、管理层级更高。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通,将本土化与世界性相联接,还能重塑大型公共文化空间,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服体系,并通过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新时期文化和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对于突出展示国家文化形象,扩大国家文化国际影响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环球时报:作为出生在黄河流域的人,您最早对黄河文化有感知、有认识是在什么时候?黄河文化在您过往的经历中带来过哪些有益影响?

程遂营:我出生在黄河以南的舞阳,30多年前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古都开封工作,自此与黄河和黄河文化结下了缘分。近十多年,黄河以及大河水环境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我学术关注的焦点。2014年以来,我在央视《百家讲坛》陆续主讲了“六大古都”“黄河上的古都”“长江边的名城”等系列节目,均围绕着水与古都、名城之间的关系讲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说,黄河和黄河文化带给我的影响非常大。

环球时报:在您看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在文化内核上有何独特之处?

程遂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核是黄河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已经融入中华儿女的血液,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割舍的主体构成,是中华文化最具根源性的代表。在农耕文明时代,黄河流域创造了璀璨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其中许多成果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因此黄河文化也是农耕文明最卓越的代表。黄河文化中还蕴含着大量的传统观念、传统习俗、传统制度、传统艺术、传统行为等,留下了大量记录传统的典籍、文物和传说,因此黄河文化更是传统文化最鲜明的代表。

环球时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该如何用新手段讲好“黄河故事”,给游客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程遂营:“黄河故事”的内容很丰富,它包括了黄河变迁史、黄河治理史、黄河文化交流史等历史故事,黄河河工设施、黄河古都遗址、黄河农耕非遗等重要遗产故事,黄帝、大禹、王安石、贾鲁、潘季驯、林则徐、焦裕禄等名人故事等等。讲好黄河故事,首先要深度应用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丰富讲述方式和展示手段,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应突破通常采用的展示手段和讲解手段,在呈现方式上可以运用新材料、新载体、新媒介、新造型等,运用创意手段讲好“黄河故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还应打破“物我分离”的传统展示方式,让游客尽可能参与互动,使游客在深度参与中接受黄河文化的熏陶,领略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环球时报:您认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将会给沿线地区的文旅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程遂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黄河流域的一件大事,会为黄河沿线地区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一系列重大机遇。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利用黄河流域原有的空间和资源,新创造出来的一个大型文化空间。在这个大型公园内,既有原来的景区景点,也有新增的旅游景观和体验项目,共同构成了区域旅游吸引物,将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增加区域旅游的人次和消费。其次,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要对黄河流域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推出一系列新景观、新产品、新业态、新线路,会促进黄河文化和旅游的进一步融合,带动区域旅游在体制、机制和联动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再者,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不仅是黄河文化的展示窗口,也是国家文化形象的代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将会催生黄河流域旅游的新品牌,扩大黄河文化旅游的国际影响力,使黄河流域成为更富有魅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本文刊于《环球时报》行业周刊(2022年3月21日),记者:任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