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是学术思想交融、系统辩证思维和研究范式变革的体现,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时代特征。2023年6月7日,由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主办、文化旅游学院承办的文科交叉论坛《创新与超越:从国家公园到国家文化公园》在明伦校区文化旅游学院301会议室举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教授程遂营就该议题的研究背景、主要观点、存在问题做主题报告。与谈嘉宾开封文化奖章获得者、原开封市建委副主任宋喜信、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陈太政、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赵建吉,以及文化旅游学院、地理环境学院、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美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大学外语教研部等单位50余名科研骨干和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论坛由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张野副教授主持。
程遂营教授指出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中国首创的概念,也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解读和辨析黄河文化内涵、特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界定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需求,探寻黄河文化资源的价值类型,划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四类主体功能分区,构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设计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法制保障体系,研究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发展,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案例,用以解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中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构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体系。
宋喜信从开封文化视角提出了自己对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看法。他指出国家公园源于西方,以自然性为主,而国家文化公园兼具自然性与文化性,中国的国家文化公园守正极其重要,要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强调了开封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陈太政教授指出学科的交叉是一个过程,最终目的是融合。融合主要是学科的知识、思维、理论方法以及学科精神的融会贯通。陈教授认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融合地理学的系统思维和空间思维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围绕文化要素从空间结构、空间关系的形成,研究文化因子、文化丛、文化区和文化圈的空间关系。最后,陈教授建议从历史的角度和空间的维度研究文化要素的集聚扩散原因,以及地方文化的形成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文化整合等方面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
赵建吉教授指出开展国家文化公园的交叉研究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延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国家文化公园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也充分体现了这些特性。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国家文化公园的研究要体现旅游、地理、文化、历史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程遂营教授团队围绕国家文化公园的研究,提出了国家文化公园一个大尺度、高等级、高定位、高品质的文化空间,认为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国家、人民、空间、内容、守正、创新,都实现重要的学术思想上的创新,提出的国家文化公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也为开展国家文化公园的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空间。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要凸显生态、经济和文化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