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社会科学研究处
"我们的节日:清明传统与现代生活”大讲堂在河南大学成功举办
2017年04月01日 11:35    
汇报人:


  图为“我们的节日:清明传统与现代生活”大讲堂现场

    3月29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河南大学联合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我们的节日:清明传统与现代生活”大讲堂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行政楼第四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大讲堂由中山大学康保成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张勃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毛巧晖教授主讲。开幕式由河南省民间文化家协会主席程健军主持。中国民间文化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志学、河南大学副校长张宝明、开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封永元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和部分河大师生共同参加了开幕式。

  在清明节前夕举办这次活动,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重要价值认识,张志学认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在阐释清明节文化内涵后他说,纪念包括清明节在内的传统节日,不仅要关注节日表面,更要追求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挖掘其中蕴含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新力,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感。

  而在张宝明看来,纪念清明节,要通其古今之变,明其雅俗之趣,晓其文经之融。对清明节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既是一种文化自觉,也是一种文化自信;有了这份文化自觉,我们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有了这份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他期盼各位专家对清明文化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境遇进行解析,围绕议题发表真知灼见,为推动传统节日和中华文化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在上午的讲座中,康保成首先以“清明节的来历及其相关习俗的形成与演变”为题,借助大量文献,详细又不失幽默地介绍了清明节的历史变迁与发展。林继富则以“清明节记忆的能动性研究”为题,从“生活记忆”、“身份认同”、“个人情感”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清明节的不同记忆。

  下午,张勃紧密围绕“坚守与调试:清明节的当代传承与变迁”这一主题展开,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清明节在时代影响下所发生的改变做出了精彩讲解。基于当今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毛巧晖把微信和文化保护相结合,以“微信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清明节文化空间与民间叙事的重构”为题,进行了传统习俗与当下行为的纵深对比,在介绍传统清明传统习俗同时,又引入了适合现代生活的新事物,同时强调了重构文化自觉,展现出自我文化调适的重要性。

  讲座结束后,与会学者围绕清明节习俗、饮食、节庆以及研究成果等议题,进行了学术分享。艺术学院学生高钰景在聆听了全部的四场讲座后说:“在国家和社会努力提升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的背景下,本次大讲堂通过介绍清明文化的由来与演变,借助唐宋遗风探讨人们在当下如何更好继承与发扬清明文化,真的很有意义,让我受益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