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校党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关部署,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与人文社科研究院,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河南大学社科名家二十谈”活动。我校二十位社科名家,将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做好理论研究阐释工作。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不仅凸显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地位,而且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内在根源。在学习和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论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行在理论基础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源自于它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特性作出了这样的判断: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实践已经证明,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的制高点,它犹如一盏明灯,一直照亮着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而前仆后继,但都未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无论中国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不会迷失方向,不断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
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行在文化资源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源自于它的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的风雨荡涤,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东方文明,而且孕育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爱国主义为代表的民族精神、“大一统”的政治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取向和“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的内在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地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和应用,马克思主义才得以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土壤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持续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行在思想精髓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同频共振、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体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源自于它的思想精髓——守正创新行。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教条,而是鲜活实践的方法指南。恩格斯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守正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品质,更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四、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行在实践有效
判断一个理论是不是真行,不仅要看它的理论基础、文化资源、思想精髓行不行,最终还要看它能否成功地指导实践。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源自于它的实践有效——指导实践行。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成就。从当年食不果腹、积贫积弱,到当下中国人民摆脱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从曾经“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如今浩瀚的宇宙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许多技术和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变道超车,完成了从跟踪模仿到超越引领的华丽转身。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8%,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起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这些彪炳史册的成就充分地证明了一个真理——中国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行。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而且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指导思想,更是科学回答“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最新答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但过去行、现在行,将来也必定行!
本文作者:林志友,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河南省特聘教授。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期刊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5项;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6部;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