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社会科学研究处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河大社科名家二十谈(十六):全面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2023年01月03日 17:23    
汇报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核心途径,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具有历史必然性和规律性。从历史来看,“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伊始就明确提出来的重大命题。从实践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才成功走出的一条现代化新路。“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因而,牢牢把握、更好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必须全面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纵览世界现代化进程,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三种现代化道路。一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发轫于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掠夺扩张,并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根本局限。二是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前苏联为代表,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特定历史时期曾取得巨大成功,但最终以失败退出历史舞台。三是依附性的现代化道路,以拉美国家和非洲国家为主,试图在以西方国家为中心、非西方国家处于边缘的现代世界体系下重复走资本主义道路,却鲜有成功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努力、成功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供的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及新阶段的特征,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要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自主探索出来的原始创新版。它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实现了对既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开辟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现代化以中国特色。长期以来,由于西方国家是现代化的先行者及长期在全球进行资本扩张和殖民活动,“西方中心主义”价值观念和话语体系在国际上大行其道,再加上苏东剧变后“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一度甚嚣尘上,“现代化”长期被等同于“西方化”,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被误认为是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样板,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被误认为是实现现代化的“华山一条路”。然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创已雄辩地证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正如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就必须遵循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否则,就会悖逆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距离现代化越来越远。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个性即“中国式”,就是基于中国国情、赋予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使中国现代化形成了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鲜明优势。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和中华文明智慧的高度契合及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否定和超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基于中国国情、明显区别于又高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第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其一,从人口规模来看,所有西方国家迄今为止总计也不过10亿人口,中国人口多达14亿,超大人口规模是我国区别于西方国家的基本国情,既使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也使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前所未有。其二,根本区别于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引领,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人的现代化水平,这些新的要求要远比西方现代化高得多。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根本区别于西方国家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和前进方向,决不允许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状况。经过接续奋斗,我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将取得更为明显的进展。第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根本区别于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要推动“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它强调“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根本区别于西方“先污染、后治理”、对生态危机不作为的现代化老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之一,“绿色发展”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取得新的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第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根本区别于奉行霸权主义、扩张主义的西方现代化老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明确的本质要求为新征程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新征程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第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一是社会主义性质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决不能盲从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求: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基本政治制度方面,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各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在基本文化制度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二,必须着力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内在的本质要求,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及其它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各个方面现代化为支撑的全面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第三,必须锚定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开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全球问题、共创美好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国人民必须携手世界各国人民,进一步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李保民,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软科学研究基地主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中国政治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劳动经济学会理事。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大学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