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社会科学研究处
苗长虹等: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2022年10月11日 19:47    
汇报人:

本报告全面系统地整理了黄河生态、经济、文化等不同维度的基础数据资料,注重分析数据的时间尺度和区域尺度,在此基础上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进行研判。从黄河生态、经济、文化的多维度开展综合性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国家急需研究的重大命题,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发展战略定位、规范范围界定、空间组织策略、跨界合作模式、体制机制创新等进行了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

目录

前言 i

第一章 黄河流域范围界定 1

第一节 整体区划 1

第二节 干流省区 3

第二章 总体战略构想 8

第一节 聚焦“幸福河”这一总目标 10

第二节 构建两个国家层面的示范区 10

第三节 统筹推进生态经济文化支撑带建设 12

第四节 坚持生态、民生、科教和民族贫困地区优先 14

第三章 支撑战略 18

第一节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战略 18

第二节 黄河水沙关系协调战略 22

第三节 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战略 29

第四节 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 37

第五节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战略 45

第六节 重大战略问题 49

参考文献 54

第四章 黄河流域生态基本特征 56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56

第二节 水资源概况 57

第三节 土地资源概况 59

第四节 矿产资源概况 60

参考文献 61

第五章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类型、格局及演变 62

第一节 流域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空间分布 62

第二节 流域生态系统类型变化分析 66

第六章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空间演变 74

第一节 黄河流域省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74

第二节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 77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 78

参考文献 80

第七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状及对策 82

第一节 黄河水资源量及变化趋势 82

第二节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 86

第三节 研究探索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新途径 100

参考文献 101

第八章 黄河流域土壤环境及污染概况 103

第一节 黄河流域地质背景 103

第二节 黄河流域的岩石类型 105

第三节 黄河流域土壤类型概况 106

第四节 黄河流域土壤理化性质概况 109

第五节 黄河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 111

第六节 黄河全流域岸边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风险 115

参考文献 116

第九章 黄河流域雾霾污染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120

第一节 黄河流域大气污染时空格局 123

第二节 黄河流域大气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125

第三节 黄河流域大气污染治理对策 132

参考文献 133

第十章 黄河流域“三生空间”时空格局及调控 136

第一节 黄河流域“三生空间”分类体系 137

第二节 全流域尺度“三生空间”时空格局 138

第三节 省区尺度“三生空间”时空格局 139

第四节 黄河流域市域尺度“三生空间”时空格局 143

第五节 黄河流域“三生空间”优化调控策略 145

参考文献 146

第十一章 黄河流域生态问题调查评估及修复措施 148

第一节 黄河源区沼泽湿地退化与水源涵养问题 148

第二节 中游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问题 149

第三节 下游滩区综合提升和三角洲生态修复问题 151

第四节 黄河的生态修复目标及措施 153

参考文献 155

第十二章 黄河流域农业文明演进 156

第一节 引言 156

第二节 农业技术经济范式驱动农业文明演进的理论分析 158

第三节 黄河流域农业文明演进阶段的划分 161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167

参考文献 168

第十三章 黄河流域经济、人口与粮食重心的空间演变及耦合特征 17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71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 172

第三节 黄河流域经济重心空间演变 174

第四节 黄河流域人口重心空间演变 175

第五节 黄河流域粮食重心空间演变 176

第六节 经济、人口与粮食重心的耦合特征 178

参考文献 179

第十四章 黄河流域新型工业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180

第一节 黄河流域新型工业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分析 181

第二节 推动黄河流域新型工业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191

参考文献 194

第十五章 黄河流域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195

第一节 黄河流域服务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195

第二节 黄河流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路径 201

第三节 黄河流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205

第十六章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207

第一节 研究范围 209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09

第三节 结果分析 212

第四节 结论和建议 224

参考文献 226

第十七章 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228

第一节 引言 228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30

第三节 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分析 233

第四节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分析 243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246

参考文献 247

第十八章 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与战略方向 250

第一节 城市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 251

第二节 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与对比分析 257

第三节 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 277

参考文献 281

第十九章 黄河流域综合交通体系及高质量发展研究 283

第一节 黄河流域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状况 283

第二节 黄河流域综合交通体系面临的问题 287

第三节 建议对策 289

参考文献 292

第二十章 黄河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293

第一节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和源头 293

第二节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魂”之所附 294

第三节 黄河文化蕴含重要时代价值 295

参考文献 299

第二十一章 黄河流域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特征 300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300

第二节 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4

第三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307

第四节 民族文化资源 309

第二十二章 黄河流域历史文化资源时空演变: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312

第一节 引言 312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3

第三节 文物保护单位时空演变特征 316

第四节 结论 320

参考文献 320

第二十三章 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323

第一节 引言 323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24

第三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空间分布 326

第四节 影响因素分析 329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332

参考文献 333

第二十四章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政策实践 335

第一节 国家相关政策 335

第二节 沿黄各地出台的相关政策 337

第二十五章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战略重点 352

第一节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重点任务 352

第二节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重大工程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