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在体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就在于体育强国的建设。体育现代化的实现是体育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中国体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追求,代表着我国体育事业全面、高质量的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新道路,我们亟需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视阈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新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体育智慧和力量。
一、“中国式现代化”为体育强国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
群众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根基,关乎国民健康和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部分,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体育事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指引了正确方向。体育强国建设要立足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实际,兼顾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做到竞技体育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在构建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的作用;重视竞技体育对于群众体育的引领作用,更好地实现竞技体育对于群众体育参与的带动。
(二)坚持整体均衡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
调整体育事业发展的非均衡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对体育的需求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竞技体育方面,体育强国建设要深刻认识运动项目的相对差异,积极、动态地调整这种差异。重视区域间运动项目协调发展问题;促进运动项目结构布局趋于合理化,比如:促进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冬季与夏季项目、传统项目与新兴项目、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之间的均衡。公共体育服务方面,体育强国建设要优化供给结构,加大国家对体育的财政投入比例,统筹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并匹配以基层政府职能调整,以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实现从低水平非均衡向高水平均衡发展。
(三)坚持协调适应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
关注运动员自身、相关利益体以及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诉求。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新道路的推进,需要在我国制度优势的支持和保障下,拓展体育视野维度,协调体育内部资源,使体育与宏观经济社会环境相和谐,与国家的发展相适应,以符合新时代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需要,奠定发展体育事业的坚实基础,丰富中国梦的内涵和底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体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需关注运动员成材与成长的和谐发展;关注中华体育精神与竞技成绩的和谐发展;关注体育发展绿色理念,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体育在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作用。
(四)坚持包容共享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做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以自身发展带动世界体育格局优化,构建更为广泛的体育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促进世界体育多样性、均衡性、协调性发展,在体育交往中秉持互相尊重的理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开放包容的价值取向在竞技体育领域的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要构建高层次的开放型中国特色体育体系;承担大国责任为世界体育发展提供中国思路和中国道路。
二、“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当前阶段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领域和核心任务正处在重要的时期:其中在优秀竞技后备人才的选育,处在窗口期;建立更高水平的全民公共服务体系,处在施工期;足球、篮球、排球竞技能力的提升,处在攻坚期。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应在厘清内涵特质的基础上对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发展形势进行充分认识。
(一)国际环境下体育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形势,大变局下的全球经济复苏分化,国际贸易战加剧、财政金融危机等给赛事举办和产业发展带来挑战,对全球各类赛事等诸多相关领域都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后的国际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影响了我国对国际体育组织和国际体育发展形势的判断,增加了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同时,新冠疫情后人们将更加注重体育对人类健康、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多元价值,“绿色体育”的理念下体育对健康和人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多元价值开发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机遇。
(二)国内形势纷繁复杂对体育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重要历史交汇期,整体社会将处于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的新时期。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依托传统管理体制的体育发展模式带来挑战。国家相继出台全民健身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体育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这对体育创新发展提出来新要求。另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需要体育事业发挥新的作为。
(三)体育强国建设目标调整需要整体性应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远景目标,这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新的战略定位。从现在到2035年,在仅剩13年时间里要建成体育强国。建设时间提前了15年,意味着我国各级体育系统的推进节奏和工作发展需要重新规划,各级系统原有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举措和保障措施必然面临重大调整,承载着巨大的压力。
(四)体育强国建设面临结构化困境
体育强国建设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这和“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发展处于低水平不均衡,体育参与人群不均衡,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堪忧;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不强;体育产业总体规划的市场参与还不算充分,发展活力不强,业态结构的科学性不强;体教融合推进不力,少年后备人才严重短缺;国际体育组织话语权不强等。
三、“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方略创新
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是一个长周期、多系统的复杂工程,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内涵特质、发展形势,要高质量推进工程实施,必须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等四个方面把握好一些关乎全局的战略要点:
(一)竞技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支点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其关键点在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破解新时代竞技体育发展矛盾的必由之路,并与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要求高度吻合。竞技体育作为体育强国的战略支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为了高质量地实现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要在完善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优势有机结合的“新型举国体制”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奥运项目与非奥项目、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发展不平衡,新兴项目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为了提高竞技体育实力的保障能力,要在统筹资源的同时构建体育、教育与社会组织等系统的多元投入体系。与此同时,亦要注重体教融合新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和新型竞赛体系的构建,实现竞技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竞技水平的全面提升和为国争光能力的提高。
(二)发展人口规模巨大的群众体育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基础
群众体育是体育强国的基本面,关乎国民健康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求。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使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达到较高水平,是建设体育强国重要工作任务,也是体育强国建设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内在要求。夯实群众体育这一战略基础,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观,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跳出部门体育、专业体育的窠臼,对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推动各形态体育与14亿人的健康生活相联系,通过运动和身体活动促进全民健康与幸福,发展以治疗为目的适应性身体活动服务,加强运动和身体活动参与者的安全保障,强化运动和身体活动相关知识的宣传及普及,让人民群众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主体。落实人口规模巨大的全民健身战略,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全民健康大处着眼,从全民健身小处着手”的原则,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筑牢健康中国的体育之基。
(三)立足共同富裕的体育产业布局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拓展空间
体育产业是体育强国惠民利民的重要领域,是体育强国必须要拓展的战略空间。体育产业作为体育强国惠民利民、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基础的重要领域,在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中有着极大的战略拓展空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到2035年,“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也表现出极强的韧性。表现为民族体育用品企业群体突破、体育装备用品出口强劲、户外运动产业快速升温、居家远动和在线健身快速崛起等。在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新阶段,体育产业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应:推动创建全球体育装备用品的制造和贸易中心,充分发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打造数字体育产业的创新高地,重点支持智能运动装备用品的研发和生产、智慧体育场馆运营、云健身、云赛事的创新应用和数字体育平台建设与运营等;全面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支持体教融合、体旅融合、体医体卫融合,大力发展体教文商融合发展的城市运动综合体和体旅康养融合的乡村体育特色小镇。
(四)促进协调发展的体育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地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文化内在价值的展现,作为体育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外在表现形式的体育文化,其繁荣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对内激励民众,对外树立形象,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和社会影响力。体育文化是体育强国的软实力,全面建设体育强国必须筑牢体育文化的战略高地。当前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应:强化体育文化建设的思想引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体育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系统推进体育文化建设,要从精神文化(价值观)、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历史文化等层面统筹体育文化建设,通过制度文化的彰显、行为文化的验证、历史文化的信承,总结和提炼出具有生命力的中华体育精神文化;加强体育文化创作和载体平台建设,丰富体育文化产品,以运动项目文化为抓手,系统推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注入东方优秀传统文化“营养”。
作者简介:
周珂,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体育学院院长。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后。教育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测评组、解读组专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统计分会常委,金砖五国体育运动科学委员会执委。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专业硕士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完成专著8部,参编教材5部。在《体育科学》、《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等期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等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SCI和SCI收录15篇,被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收录20余篇。